文章来源:安邦智库产品汇总 | 图片来源:安邦智库
安邦智库(anbound)作为中国最大的战略型独立跨国智库,由陈功先生创建成立于1993年。在长达26年的发展过程中,赢得了中国各级政府的长期信赖和坚定支持。在安邦智库的信息分析方法中,追踪研究是最显著的特点,即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轴来观察和思考,在信息有效整合和定义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有效的动态逻辑路径,进而从动态的变化中得出对未来形势的判断。
不得不说,我们曾经的那些呼吁、判断和提醒,往往在刚提出的时候面对很多的质疑和争议,但当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我们的政策预判能力逐步得到验证,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理解和支持我们。哲人说,通过联系获得理解。在此,我们将过往的一些判断罗列出来,集中推送,以便于新读者阅读、老读者怀旧,共同温故知新、鉴往知来。
- 安邦智库核心观点 -
2018年精选
▼
世界上存在三种战争形态,分别是热战,冷战,商战。
热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白热化战争,飞机大炮,血肉横飞,战争的目的是遏制纳粹德国赢得世界新空间的努力;冷战是苏联模式下的苏美对抗,阵营清晰,铁幕之下,苏美壁垒的对抗,最后以苏联阵营的分崩离析而告终;商战则是当今世界以及未来世界的战争,这是一场有关世界市场及其影响力的空间对决。拥有市场空间的一方,将赢得世界优势,失去市场空间的一方,将会退出世界舞台,甚至进而分崩离析。
现实的中美之间的关键之争,世界贸易摩擦的关键,真正的核心问题都在于世界市场有关空间的支配性影响力。这是一场世界级别的市场战争,是一场世界范围的、重大的、历史性的“商战”,是一场围绕各自国家商业利益展开的市场之战。这种形态的“战争”,核心是空间——商业空间。围绕着东西方、陆权与海权的商业空间 ,中美有进有退,时进时退;进进退退,好好坏坏,这一切都非常正常,但输赢言之尚早,原因在于美国、中国和世界,在这场市场之战中都可能犯下重大错误。
应该指出的是,市场之战同样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与“热战”一样,可以导致国家的崩溃。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尤其是转型社会,其经济基础尚不稳固,投资依赖性依旧顽强,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绝非旦夕之功,一旦市场空间被封杀,巨额投资等于放空,结果可想而知。二战开打的实质,纳粹德国的发展需要新空间,而传统西方阵营则在努力压缩纳粹德国的空间,最后争夺空间的市场之战逐渐失控,导致世界终于进入到血腥拼杀的惨烈“热战”。
如何有效回避未来的全球市场之战?如何避免经济崩溃和贸易惨斗的发生?
答案很简单,坚持全球化,以争取新的空间。世界的市场之战究其实质是一种逆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保守主义浪潮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造成的结果,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失控,让世界市场陷入彻底的混乱,甚至引发剧烈冲突和“热战”,对应的有效战略以及有效政策选择,就是进一步加快全球化的脚步,延续全球化的基本逻辑,进而走向“全球融合”。全球融合(global amalgamation),指的是世界市场国家在政治、文化、道德、法律和经济逐渐走向共识条件下的融合性一体化 。它要求各国分享市场和资本、技术,实现均衡条件下的市场扩张,真正在全方位实现互利互惠,克服利己主义的全球化弊病。(市场、空间与全球市场之战,《战略观察》,第586、587期)
▼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相应文章 ▼
@时间轴只精选部分,欲知更多,欢迎订阅安邦产品
2018年1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即“马蒂斯报告”),明确强调美国将要进行国防转型,从以往反恐为主要目标转向长期战略竞争,并将中国列为第一位的长期战略竞争对手。
安邦智库(anbound)认为,在这个背景下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有了新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世界如何看待中国、以什么态度与中国相处的重大问题。
由于该报告在政治、军事、经济、贸易和技术领域,释放了足够强烈的战略信号,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未来世界将要发生的事情。
基于此,安邦智库(anbound)的智库学者对马蒂斯报告进行了评估分析。美国为什么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对中国重新画线,它把矛头对准中国是偶然的吗?是否仅仅是特朗普总统个人的意志或是意气用事?答案:不是!
安邦智库(anbound)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出现转变,进入一个新的拐点,关键性的背景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
(1)中国不再是可以利用的朋友,失去了朋友的价值。甚至在朝鲜问题上都帮不上忙。
(2)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共识是认为中国不会继续改革开放,进而也对于中国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3)中国不但不是朋友,而且还会是今后日益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带一路”正在试图改变国际秩序版图。
(4)中国再也不是一种无害的存在,经济增长强劲的中国,过去中国市场还有吸引力,现在看西方公司也占不了多大便宜,因此制约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就成为了今后的战略主题。
基于这一战略思考,我们还分析了在这一战略主题之下的竞争态势,例如,“马蒂斯报告”首次将中国定义为美国最大的长期战略对手,实际上就为今后中国半导体业的投资并购画出了圈圈。(美国201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基本评估,《战略观察》,第591期)
▼ 安邦智库对”马蒂斯报告“的追踪研究 ▼
@时间轴只精选部分,欲知更多,欢迎订阅安邦产品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的蔓延态势,中国正在面临一个与过去不同的世界。面对形势变化,中国需要战略级的调整和应对。
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学者看来,基于中国目前的综合能力、既定战略和国家利益,未来中国有一些战略可能有不会轻易改变——中国将长期坚持全球化,将长期坚持改革开放,需要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保持非敌对的长期合作等。
不过,除了这些长期战略,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在短期内有没有可以利用的“抓手”呢?在我们看来,“中国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抓手”,也是中国未来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可以增加博弈能力的一个重要筹码。
强调“中国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判断——我们的世界已经从过去强调投资和生产的卖方世界,进入了以消费和市场为主导的买方世界。在卖方世界里,谁能控制生产制造,谁说了算;而在买方世界里,谁拥有市场空间和消费能力,谁说了算。
安邦智库早在1995年就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转变。在买方世界当中,富有价值的、含金量最高的东西,不是商品的廉价和丰富,而是经济总量和购买力,也就是说,能够说了算的,能够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的总实力。
中国今后参与全球市场的方式,如果继续沿用低价竞争,未来面临的局势必将是与全球第三世界国家做竞争,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少,支持者寡,竞争者众,就是明显可见的结局。
中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买方世界里,“中国市场”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的解决方案和途径。我们要尽快意识到,中国已从单纯的“世界工厂”向“世界工厂”与“中国市场”平衡的方向发展。未来应该借鉴许多发达国家,充分发挥买方市场这一有巨大影响力的筹码。未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观念和行动,都应该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因为我们有买方市场可以利用。在继续提升作为大国能力的生产制造体系的同时,中国还应该围绕买方市场来研究战略和策略,来制订自己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来监管和保护国内市场环境,来围绕买方市场来实施各种行动。(买方世界里中国要善用市场筹码,《每日经济》,第5766期)
▼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相应文章 ▼
@时间轴只精选部分,欲知更多,欢迎订阅安邦产品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氢能产业成为一个关注点。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面临的关键瓶颈不同,氢燃料汽车的问题在技术端,而电动车的问题在市场端。技术端问题主要指核心技术研发和突破(如电堆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从日本丰田mirai的例子来看,氢燃料汽车在市场应用方面不存在问题,不会因燃料问题而对环境产生污染。安邦智库(anbound)呼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应尽快确定氢能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从历史演进来看,动力电池汽车终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过渡产品,氢能汽车才是未来。尽管在较长一段时间,氢能汽车还无法完全替代电能汽车,但现在大的趋势已定,持续推进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已是必须完成的重大课题。
3月15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据重点专项公示通知,2018年拟立项的项目共有31个,其中有9项涉及氢能和燃料电池。在政策助推下,多家上市公司表态,将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布局。与此同时,地方也在纷纷“抢跑”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面对这种情况,安邦智库(anbound)提醒,地方政府争相扶持创新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对于氢燃料电池这样一个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产业,各地在规划和投入时需要谨慎评估各自的条件。如果不顾条件,“一窝蜂”式的抢进,可能会在短期内形成对技术、对产业、对人才的激烈争夺,反而不利于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应尽快确定氢能汽车为新能源汽车主攻方向,《每日经济》,第5874期)
▼ 安邦智库对”新能源汽车“的追踪研究 ▼
@时间轴只精选部分,欲知更多,欢迎订阅安邦产品
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开放、引进、接受,变为开放、走出去、参与治理。同时,世界对中国也有了新的要求、新的警惕,并采取了新的制衡。
安邦智库基于上述变化判断,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一个新的、具有差异化性质的战略窗口期正在到来。
安邦智库的智库学者陈功认为,从现在开始,中国将不再处于战略机遇期,而是处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竞合期”,一个与西方国家有合作、有竞争,但以竞争为主的发展时期。
实际上,战略竞合期对于战略机遇期也是一种因应形势的继承和发展,强调的是竞争与合作,强调的是中国依旧是世界上重要的和平力量。
陈功指出,如果从国内视角以及国内市场来看战略机遇期,今后实际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延续战略机遇期,因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的确是在转型过程中,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种转型都是必须的,其间明显存在着大量的发展机遇,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不过,如果从战略环境也就是以外部环境为主体来看,中国今后面对的显然是一种战略竞合的大环境,这是中国古老的合纵连横概念的现代性解释。
陈功的看法是,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世界大环境,实现起来也非常不容易,既要防止走向新冷战,也要防止走向热战。要防止失衡,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建立新的边界和底线,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要通过中国以及世界相关国家的巨大战略性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标是让战略上的竞争与合作,得以约束在一种理性、文明、共建、合作与分享的框架之内,而不是全面失控甚至演进至摧毁人类文明。(从“战略机遇期”走向“战略竞合期”,《每日经济》,第5841期)
▼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相应文章 ▼
@时间轴只精选部分,欲知更多,欢迎订阅安邦产品
-06
中国可采取空前刺激措施规模达30万亿以上
安邦智库(anbound)在2017年底提出“大规模刺激政策”建议。我们所指出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并非单指财政发债或单一的货币政策,它包括两种政策的放松,以及放松政策通过各种乘数效应进一步创造出来的流动性。
我们的基本看法是,从中国经济面临的极为复杂的转型调整,以及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来看,为了缓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中国可能不得不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来活化艰难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刺激中国的内需市场,扩大中国市场的消费,同时为深化多种改革、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如扶贫)创造更多的空间、提供更多的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2018年前八个月的变化来看,中国的宏观政策已经开始转向,正一步步趋向安邦智库(anbound)在2017年底建议过的“大放水”政策。不过,在承认中国的宏观政策不得不放松的同时,央行官员宣示的政策信息又显示绝不搞“大水漫灌”、要平衡好多个目标,显示出央行在政策转向时的谨慎与犹豫。
安邦智库(anbound)认为,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在宏观政策上需要转向,但在宏观政策调整时,不能过于纠结是否“大水漫灌”,既然是“大水”,就避免不了“漫灌”,真正精准的政策只有“滴灌”!况且在实际操作层面,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很难真正实现“精准滴灌”。市场系统性疲软,需要大规模刺激政策才能改变信心,否则难以精准、定向、计划出放松效果。
对于中国这个大国经济系统来说,更应该关注的,还是通过政策放松,搞活国内市场,刺激起国内需求,为国内消费扩张空间。(安邦智库建议中国可采取空前刺激措施规模达30万亿以上,《每日经济》,第5566期)
▼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相应文章 ▼
@时间轴只精选部分,欲知更多,欢迎订阅安邦产品
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想必都体会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带来的痛苦。tod原则经常被用来改善这样的状况。所谓tod,就是公交优先,公共交通导向发展(tod)是一种城市规划原则,通过最大化公共交通的接入与经济活动的接入,确保城市能够创建充满活力、以人为本的社区。
现在的问题在于,仅仅是tod原则还是不够的,我们所面临的诸多城市化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作为城市开发思想的研究者,安邦智库(anbound)的首席研究员陈功还提出过一个pod原则,这个pod原则强调的是步行系统的优先开发(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s)。
陈功认为,tod原则对于城市的开发来说是一种均衡的趋势,将城市从私人车辆交通系统中拉出来,重新考虑城市中人的需求问题。不过,陈功认为,这样的均衡和重构努力还非常不够,虽然tod系统强调的公共交通,不仅仅是汽车,但实际世界各地的城市开发过程中,还是过分强调了汽车以及交通枢纽,而忽视了行人。
陈功认为,tod原则实际已经过时了,城市的交流系统是分层级的,tod无法突破城市原有的交通系统层级,无法在土地经济意义上重构路权,也无法解决城市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确保城市经济和街道的活力。
陈功认为,一个城市,最基本的活力源自于人。城市是人的居住和生活组织系统,而不是一个交通系统。在后者中,人仅仅是交通系统的一个附属物。pod原则强调的是,人在城市开发中是第一优先级的,各个层级的步行道系统开发是第一优先级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私人交通系统仅仅是一种区块的链接体系,它必须建立在完善而有效的步行道系统的基础之上,作为步行道系统的延伸和跨越。
所以,pod原则,实际上颠覆、革新了原有的城市设计和开发原则,但这样的设计和开发原则是有效的,可以解决很多的现实问题。(足尖上的城市,《城市开发》,第123期)
▼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相应文章 ▼
@时间轴只精选部分,欲知更多,欢迎订阅安邦产品
更多精彩文章订购,欢迎拨打服务咨询热线:
010-56763003(周一到周五)
标签 : 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