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1月9日,苏丹南北双方开始举行南部公投,以决定苏丹南部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出去后。而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国众多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已在苏丹进行的大量投资和建设。显然,南苏丹如果独立出去,对中国在苏丹的利益会相当不利。苏丹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中国在苏丹又有着什么样的利益?如果南苏丹独立会对中国有着哪些不利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在充分掌握形势的基础上,提前有所判断。苏丹是中国的第六大石油进口国,也是中国在非洲国家经营石油利益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目前,非洲对中国的石油战略有着不亚于中东地区的重要意义,非洲还拥有着中东地区所没有的其它大量丰富资源。从长期来看,非洲在中国整体战略规划中的地位必定会得到不断的提升,而苏丹正是非洲大陆上体现中国利益的一个典型国家。十几年来,中国的石油企业在苏丹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建设,千方百计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也因此承受了国际上各种指责和压力。但是,在2011年1月9日,苏丹南北双方举行南部公投,决定苏丹南部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出去后,形势骤然出现了变数。南苏丹如果独立出去,对中国在苏丹的利益会相当不利。苏丹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它为什么要公投决定南部地区是否独立?中国在苏丹又有着什么样的利益?南苏丹独立会对中国有着哪些不利影响?这些都是值得中国有关部门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一、苏丹国情及南北冲突的历史沿革苏丹,全称苏丹共和国,面积约250.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喀土穆。它北邻埃及,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南毗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东接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海岸线长约720公里。境内大部为盆地,南高北低。苏丹盛产阿拉伯树胶,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苏丹因此也被誉为"树胶王国"。其人口在2008年有3915万人,全国有19个种族,597个部落。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东部黑人贝贾人占6%,其它人种占3%。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的60%。通用英语。苏丹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约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苏丹南部地区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50万,分别占全国面积与人口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居民多为非洲土著黑人。在19世纪初之时,苏丹曾被埃及侵占。后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向苏丹扩张。1881年,苏丹宗教领袖穆罕默德o艾哈迈德领导群众开展反英斗争,于1885年建立了马赫迪王国。1899年苏丹成为英国和埃及的共管国。1953年建立起自治政府。1956年1月1日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969年5月25日,尼迈里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年4月6日,达哈卜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共和国。1986年4月苏丹举行大选,萨迪克o马赫迪出任总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尔军事政变上台,成立"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1993年10月,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解散,巴希尔改任总统,并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总统大选中连任。2010年巴希尔再次赢得大选,续任总统一职。苏丹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有铁、银、铬、铜、锰、金、铝、铅、铀、锌、钨、石棉、石膏、云母、滑石、钻石、石油、天然气和木材等。森林面积约640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23.3%。苏丹水力资源也极其丰富,有200万公顷淡水水域。从经济上来看,苏丹曾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经济结构单一, 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有纺织、制糖、制革、食品加工、制麻、烟草和水泥等。农业是苏丹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可耕地为0.8亿公顷,但可耕地利用率仅为21%。农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玉米和小麦等。对外贸易在苏丹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产品、阿拉伯树胶和棉花是苏丹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中国、沙特、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都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苏丹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原油地质储量达116亿桶,目前已勘探开发的仅10%。因此,石油始终是苏丹对外贸易的支柱性产品,原油出口占苏丹出口总额的九成左右。2007年,苏丹出口石油及石油制品84.19亿美元,其中原油1.38亿桶。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苏丹政府曾于1993年和1996年分别发布新经济法规,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促使苏丹经济状况开始趋向好转。近年来,苏丹通过与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外国石油公司合作,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石油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2008年,苏丹国内生产总值达596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6.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32美元。历史上,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苏丹南北双方矛盾一直不断激化,并引发了两次内战。第一次内战爆发于1955年-1972年3月,共持续17年,结果是南方实行了自治。此后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苏丹总统尼迈里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引起了南方人的强烈抗议。为反对政府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1983年5月,以南方黑人军官约翰o加朗为首的一些南方士兵发动兵变,成立了"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又称"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开始了武装推翻政府的活动。以加朗为代表的南方势力目的是要在南部实行民族自决,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客观上说,这场南北内部冲突自1983年爆发以来,在许多方面使苏丹遭受重创。这是非洲持续时间最长的冲突,引发了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和人道主义灾难。约有200多万人在冲突中丧生,45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经过多年战争,也迫于强大的国际压力,苏丹政府与南部主要反叛运动"苏丹人民解放军"从2002年开始与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和平会谈。2005年1月9日,苏丹第一副总统塔哈和"苏丹人民解放军"主席约翰o加朗正式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协定》标志着苏丹20年内战的结束。根据该协议,苏丹将在六年过渡期之后,就南部苏丹人民的自决权利举行全民投票,以决定南方是否脱离北方成立新的国家,这也正是此次苏丹公投问题的由来和原因所在。谈到苏丹,不能不谈到达尔富尔问题。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与乍得接壤,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约有80个部族生活在达尔富尔地区,错综复杂的种族和宗教矛盾导致这一地区的暴力冲突持续不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居民与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黑人居民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后来黑人在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两个有组织的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公平运动。达尔富尔战争爆发时正值政府与南方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军"商议和谈之时,一直以来,在南方和谈进程中,达尔富尔始终被排除在外,并没有代表参加和谈。而苏丹解放运动和苏丹正义与公平运动惟恐任何新组建的国家政府把注意力都放在苏丹南部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上而忽视达尔富尔地区。于是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向现行制度发起挑战,并喊出了"解放达尔富尔"的口号,指责苏丹政府不重视达尔富尔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中央权力机构中排斥富尔部族的官员,呼吁在达尔富尔地区实现更广泛的自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苏丹;正义与公平运动组织更主张政教分离,呼吁建立民主世俗的新苏丹。在这场战争中,喀土穆政府与游牧阿拉伯人组成的民兵武装(被称为"简加韦得")运用了残酷的手段来打击达尔富尔地区的民族团体,包括使用定点清除、全面洗劫、火伤村庄和粮食库以及污染水源等战术。再加上反政府武装人员和简加韦得都是民兵,在军事行动中很难区分普通平民和武装人员。因此,"简加韦得"武装在收复失地后,通常将整个村庄烧成一片焦土,以图一劳永逸。另外,"简加韦得"武装非正规军的野性也在战争中也毕露无遗,他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且手段残忍,致使达尔富尔战事酿成了一场新世纪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2004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达尔富尔地区的状况定义为种族大屠杀。接着9月初,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也使用了种族大屠杀这一字眼,布什总统在对联合国的讲话中也照办了这一用语。虽然联合国2005年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并没有发生灭绝种族的大屠杀。但联合国仍然将达尔富尔地区列为目前世界上人道主义危机最严重的地区。直到现在,达尔富尔问题也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二、中国在苏丹的石油利益和投资1959年2月4日,在新中国成立近10年之际,中苏两国开始正式建交。建交后,中国与苏丹的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和扩大,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两次访苏;苏丹总统巴希尔、苏丹总统助理纳菲阿两次访华等,两国首脑和重要的政府人员不断进行了互访活动,为中苏两国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近几年,苏丹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是非洲少数几个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之一。按苏丹政府发布的数据,2003-2007年gdp年均增长8.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显示,2003-2007年五年间苏丹gdp年均增长8%。按imf数据,2008年苏丹gdp增长6.8%,而按照苏丹中央银行的统计,2008年苏丹gdp增长6%。目前,苏丹是中国在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苏丹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苏丹有着巨大的利益。据商务部的信息显示,1997年以来,在石油开发项目带动下,两国双边贸易量猛增。2001年,苏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35%,其中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5%,从中国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14%。2003年,中苏进出口总额达到19.2亿美元,其中中国从苏丹进口14.4亿美元。2008年中苏进出口总额已达到82.0022亿美元,2009年有所下降,也达到63.8829亿美元。目前,中国从苏丹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油。1996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标获得苏丹穆格莱德油田1、2、4区块开发权,并负责组建作业集团--大尼罗河股份有限公司,中方占最大股份(40%)。该项目由3个区块和一条原油外输管线组成,1999年6月完工,8月底出口了第一船原油,2004年日产原油25万桶。该项目自运营以来效益显着,对促进中苏两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中国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还有炼油厂、石油化工厂。中石油集团和苏丹政府各占喀土穆炼油厂50%的股份,项目于2000年5月正式投产,年加工能力为250万吨原油。中石油集团占喀土穆石油化工厂股份的95%,苏丹政府占5%。2002年3月5日正式投产,年产1.5万吨聚丙烯。除了投资,中国早在1981年就开始在苏丹进行劳务承包。中国在苏丹的承建项目包括石油化工、港口、电站、房建、路桥等。在2004年的时候,中国在苏丹就有大约3000人。目前,中国有100多家公司、1万多人在包括苏丹北南边界、达尔富尔等地区在内的苏丹各地工作,参与工程承包、技术合作、投资等各领域发展建设。中国公司在苏丹还有一大批在建项目正在进行,包括6条公路、2个电站和1个长达25公里的大水坝。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签订以来,中国已对苏丹南方提供了6000多万元的援助,主要用于打井、建学校、提供医疗培训等。而中国石油截至近几年已累计在苏丹投资公益事业3228万美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并捐资修建机场以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及众多的医疗设施等。目前,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的中国,油气消耗的胃口也越来越大,2010年前9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到1.81亿吨,年增长24%。未来中国"油脉"的极大比重,将寄望于非洲大陆,尤其是苏丹。苏丹已有21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116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00亿立方英尺。这是很可观的储量,苏丹油气潜力之大可能出乎任何人的想象。经过10年苦心经营,苏丹已成为中国最安全可靠的"油脉"之一,是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贯穿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而得益于中国油企的深度介入,2010年苏丹石油的产量达到45万-47万桶/天,预计今年将跃升到60万桶/天,即年产3000万吨以上。目前中国吸收了苏丹超过2/3的石油出口,中国大约6%的石油进口来自苏丹,与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相当。此外,苏丹也是中国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在尼亚拉和瓦乌分别驻扎着315名和435名中国维和官兵。 要指出的是,中国维和部队虽然属于联合国维和计划下的工程兵大队,但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存在,它的一个重要责任是保护中国在苏丹的能源利益。其中,中石油进入苏丹已超过15年,投资超过70亿美元,是中国海外派兵的最大直接受益者。不过,西方国家对中国进入苏丹获取石油利益一直较为眼红和不满,常常把苏丹内政与中国投资联系在一起,指责中国与苏丹的石油贸易无视苏丹的人权状况,加剧了苏丹的混乱现状。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2006年任民主党参议员时曾访问过非洲,当时他表示过:"走访非洲时的一个惊人事实是,美国在非洲的缺席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罗伯塔o科恩更早在2004年就曾发表文章称,在苏丹最大的国际石油财团中,中国占40%的股份。大多数西方石油公司在人权组织压力下,已经撤离苏丹,但中国却无视苏丹政府迫使20到30万苏丹居民无偿从产油区迁出,并利用石油收入来购买军火,制造种族灭绝悲剧的事实。文章呼吁,国际社会应该要求中国关注苏丹发生的暴行,停止与苏丹政府在石油开发领域的合作。不论评价中国在苏丹利益的出发点如何,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上,中国在苏丹全国范围都有着巨大的利益,尤其是能源利益。三、南苏丹独立公投及苏丹未来的发展2011年1月9日,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迎来了历史性时刻,近400万苏丹南方登记选民开始在全国各地和8个海外国家投票。公投为期一周,只要有超过60%的选民参加投票,而且其中50%以上选民赞成统一或者分离,就将决定这个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的南部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预计公投的最终结果将在2月15日之前宣布。外界普遍预期公投将导致苏丹一分为二,苏丹这个非洲最大国家将丧失1/3的土地和1/4的人口,而南苏丹将成为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苏丹南部自治政府新闻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巴尔纳巴o马里亚勒o本杰明8日表示,"大多数苏丹南方人将会选择分离和建立独立国家,原因是使统一对苏丹南方人民有吸引力的计划已经失败。"他指责苏丹1956年独立以来的历届政府都没有能够加深苏丹南部人民对国家统一的感受。他说,"从1956年以来,苏丹南部人民就一直遭受战争、死亡、饥饿、被边缘化和发展停滞的痛苦。"目前,苏丹南部地区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数十年的内战,其战场主要是在苏丹南部地区,导致这里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传统农业和畜牧业陷入凋零。虽然苏丹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日产原油约50万桶,80%产在南部,但苏丹的炼油和石油输出设备全部在北部的首都喀土穆和苏丹港。这是苏丹南部黑人认为经济和资源上遭受北部掠夺的重要依据。石油可以说是南苏丹唯一经济命脉,2005年南北方签署和平协定规定双方均分收益。不过,自2005年结束内战以来的6年中,虽然苏丹南部政府每年从中央政府获得南部油田出口收入的一半份额,占苏丹南部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90%,但是其中大部分都被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用来养活自己的士兵和购买军事装备,用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很少。很多南方人相信,如果苏丹南部地区从北方分离,脱离北方控制,那么南部地区的石油收入就能全部归南方人所有,加上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援助,这里就能繁荣昌盛起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能发生彻底改变。不过,苏丹南部地区如果分离出去,将成为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虽然南部地区拥有苏丹全部石油资源的60%以上,但是对外出口石油的运输管道、港口和炼油设施,全部位于北方地区。而南部的地理环境,又限制了该地区在石油出口方面寻找其它途径的可能性。从苏丹往东和往南都是丘陵地区,山脉峡谷纵横交错,修建输油管线的代价昂贵,必然会提高石油出口的成本,使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从苏丹南部往西,则要穿过半个非洲大陆,距离遥远,而且沿途的安全局势也不稳定。所以,即使苏丹南部分离了,它在石油出口方面依然要受制于北方。但据苏丹南部政府新闻部长透露,苏丹北南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利用穿过北方地区的输油管线以及位于苏丹东北部的苏丹港运输和出口南方出产的石油。他说,"我们双方同意来自南方的石油将通过北方和平地输送到苏丹港,再从那里出口到其它国家。双方军队将承担保卫运输线的任务。"苏丹前财政部长玛迪说:"我们的例子是,双方即使不想在经济上合作,也会被迫合作。如果南方在某方面打击北方,北方会想办在别处讨回来。双方必须达成经济合作,才能顺利运作。"有分析师预估,南苏丹独立后,更多的石油收入可望让政府每年预算倍增至20亿美元。此外,南苏丹已拒绝承担苏丹380亿美元的高额外债,可望迎接崭新的开始,没有北方高额外债和庞大的结构性贸易逆差问题。据外媒分析,让苏丹南部独立具备现实意味的是美国的背后主导。美国的目的是希望确保南部的石油资源,对抗在苏丹扩大经济影响力的中国。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o克里在2010年11月以后,多次携带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笔信访问苏丹。面对不愿意将南部分离出去的苏丹中央政府,克里以"将苏丹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提高对苏丹农业的援助、与英国一起减免苏丹债务等为条件,要求其"接受公投结果"。1月8日,克里再次安抚说,只要公投顺利结束,美国与苏丹的关系将进入新时期。事实上,从2005年的和平协议,到2011年的南部公投,这一系列进程都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完成的。美国之所以如此积极,表面上看是出于最终结束内战这一人道主义目的,美国民众也非常关注苏丹西部达尔富尔争端的解决。不过,也有观点称,美国的真实意图是确保日产量达49万桶的石油权益。比如,美国雪佛龙公司原本就对自己发现油田却因内战和制裁无法开发的现状感到不满,希望恢复"既得权益",而该公司鼓动美国政府支持南部公投也是出于对抗中国的意图。此外,根据苏丹政府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在苏丹南部地区举行公投决定其是否从苏丹分离的同时,苏丹南北分界线中段的产油大区--阿卜耶伊地区也应举行公投,以决定该地区归属南方还是北方。但由于该地区各方领导人在公投方式上无法达成一致,阿卜耶伊地区公投未能如期顺利进行。而在苏丹南部公投期间,阿卜耶伊本地倾向北方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米塞里亚族与倾向南方的丁卡o恩古克族连续发生了暴力争斗,导致数十人死亡。此前,丁卡o恩古克族一度威胁要在南方公投之日单方面宣布将阿卜耶伊归属南方,而米塞里亚族则表示誓死捍卫自身的合法权利,并对本民族青年进行了战斗动员。有分析称,由于丁卡o恩古克族是该地区的主要部落,因此,他们的投票很可能使阿卜耶伊地区最后也并入苏丹南部地区。但是,无论阿卜耶伊地区归属于北方还是南方,必有一族会心怀不满,从而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暴力冲突。而如果阿卜耶伊问题处理不好,就很可能会成为苏丹的"克什米尔",后患无穷。四、苏丹分裂对中国的利益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前文所述,中国在苏丹有着巨大的利益。除了其他货物贸易以外,目前中国吸收了苏丹超过2/3的石油出口,中国大约6%的石油进口来自苏丹,与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相当。其中,中石油进入苏丹已超过15年,投资超过70亿美元。苏丹已成为中国最安全可靠的"油脉"之一,是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贯穿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未来中国"油脉"的极大比重,将寄望于非洲大陆,尤其是苏丹地区。因此,苏丹公投对中国的利益必然会产生一些影响。2010年,苏丹已为中国第六大石油进口(前11月为1161.6万吨)来源国,虽然苏丹石油储量主要在南部,但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设施投资大多位于北方。如果南部苏丹如预期般成功独立,中国面临着有些"尴尬"的局面。因为在苏丹多年的内战中,中国为北部苏丹地区修建了不少基础设施,包括非洲最大的水电大坝等。此外,还有西方媒体称,因为中国向苏丹买石油,苏丹政府又拿80%的石油收入,向中国来买武器的,使得北苏丹在中国的战略利益中明显而重要。不过中国外交部早已表明,中国政府在武器出口方面历来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一贯严格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从不向受到安理会武器禁运的国家或地区出口武器。中国向苏丹出口的常规武器数量十分有限,仅占苏丹军品进口的一小部分。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的报告也显示,2003-2007年间,苏丹进口的军品,中国只占8%。但无论如何,南部苏丹的游击队却一直认为中国是北部苏丹政府最大资助者和军火提供者,因此,如果南部独立,南方新政府必定对中国有一定的抵触,理论上说,也不排除有中止对中国石油供应的可能性。中国因此必将面临着油气进口短缺的风险,威胁到中国的石油战略。此外,南苏丹的和平和独立进程始终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因此,控制南苏丹的西方又多了一个制约中国、与中国讨价还价的手段。同时,当前的情况表明,在公投后,各界都预期这至少会给苏丹及其南部带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公投其实也可以说仅仅是问题的开始,而非结束,"后公投"时代苏丹的和平发展仍存在多种变数。目前,南北苏丹对盛产石油的阿卜耶伊地区仍存在争议,以后如果处置不当,这里很可能成为摩擦和冲突的"火药桶"。而且,就像英国《卫报》社论提醒国际社会的那样,"千万不要忘记石油是会燃烧的。"除了苏丹南部公投后重燃南北战火的可能性。苏丹周边的乍得、埃塞尔比亚、肯尼亚等国家均存在着与苏丹类似的民族分裂问题,他们非常担心苏丹公投会给这些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带来连锁反映,给非洲带来新的动荡和不安。而非洲是近几年来中国正着力投资的一个重要地区,尤其是非洲大陆丰富的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非洲如果出现大范围的动荡必然会打乱中国的投资步伐,影响中国投资在非洲的安全性。此外,中国有100多家公司、1万多人在包括苏丹北南边界、达尔富尔等地区工作,参与工程承包、技术合作、投资等。据在喀土穆经商的一位王先生称,最近几天当地发生了几起小规模的游行,呼吁民众参加公投或支持独立,但都没有暴力事件发生。王先生称,如果南方独立,对中资公司的影响"很难说",南部比北部更亲西方,可能会考验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合作。因此,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南方的独立也很可能会给南苏丹的中国企业造成一定的困扰,因为南苏丹似乎对中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虽说未必会排斥中国企业,毕竟他们还需要中国企业的对其国家建设的支持,但也会有采取一些对中国企业不利措施的可能性存在。而在政治上,南苏丹的独立很可能为西方支持中国台湾、新疆、西藏地区的分裂活动提供借口。更可能让一些"台独"组织蠢蠢欲动。中国已经开始为南苏丹的独立进行准备。为了体现对苏丹公投的支持,中国政府为此次公投向苏丹提供50万美元现汇和20万人民币的物资援助,得到了苏丹北南双方的感谢和赞赏。中国官方对南苏丹公投的影响持乐观看法。比如中国政府观察团团长罗小光表示,中方认为,无论苏丹公投的结果如何,维护苏丹的和平与稳定是最重要的。同时希望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苏丹的和平稳定而努力。中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说,不管公投结果如何,中国仍将坚持与苏丹北南双方的互利合作。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中心副主任巴比克尔也表示:"苏丹公投结果对中国在苏丹的投资不会有影响。苏丹北南双方将继续遵守与中国签署的合作协议,同时保证中国企业和公民在苏丹的安全。"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表示,中国今后或将注重平衡发展与苏丹北南双方的关系。新成立的苏丹南部有很大发展潜力,修路架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外界参与,而中国凭借对苏丹的熟悉和工程造价低、效率高的竞争优势,可以与南部开展良好的合作。不过,上述这些看法很可能都过于乐观了。南苏丹公投如果成功,将会成为一次成功的国家分裂案例,为非洲其他国家的分裂提供示范。由于过去在政治上比较忽略与南苏丹和反对派政府维持关系,再加上中国在南部苏丹有巨大的投资和能源基地,苏丹的分裂无疑将为中国在南苏丹地区的既有利益形成巨大的威胁。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风险?至少从公开信息来看,还没有看到中国政府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如果中国不妥善解决好南苏丹独立造成的影响,今后中国在整个非洲的能源与资源利益可能都会面临潜在风险。
标签 : 研究报告